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考试试卷)
19.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各州选举的议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州的利益,但由题干材料信息“不再”“津贴”“只须”可知议员不再为州的态度所左右,州也失去了对国会决策说三道四的权柄,从而斩断了地方对中央的掣肘,国会立法权获得了独立,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故B项错误。1789年第一届总统和国会选举产生,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故C项错误。“分权与制衡”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体现在国家权力中,故D项错误。20.D【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帝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巨变,而统一、完整司法制度的建立,正是适应了当时帝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控制立法权,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国建立统一、完整的司法制度,不能反映出君主立宪政体的本质,故B项错误。公是相对的,任何司法制度都有待发展和完善,故C项错误。21.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工厂制度,由材料中“集合”“细致”“严格”“大批量”等信息可推知,这些会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故D项正确。工厂制度是企业管理,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在于机器和工厂,故B项错误。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22.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材料信息反映出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由“最坏”“黑暗”“失望”“一无所有”“地狱”可知当时社会上两极分化严重,这可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跟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有关,故C项错误。D项“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23.C【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巴黎公社时期妇女运动的开展,由材料信息“等”“专业教育权”“参与”“组织”“参加”“保卫”可见广大妇女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故C项正确。男权主义是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巴黎公社的妇女要求“性别等、工资等”等就是要求打破男子特权,但这些要求并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因巴黎公社的失败,妇女当家做主的愿望落空,故D项错误。24.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者的阶级立场、研究视角甚至个人情感都是影响历史结论的主要因素,材料中的各个派别都代表美国资产阶级利益,具有一致的阶级立场,但由于各个派别看待冷战起源的角度不一样,就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故A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关于冷战起源的认知,史学方法、宗教信仰不能成为影响得出历史事件研究结论的“主要因素”,故B、D项错误。25.(13分)考查中国古代政治(1)特点:北宋:地方分权,相互牵制;各级机构逐层统辖,集权于中央。(4分)清朝: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因俗而治。(4分)(2)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内部动乱,维护了政治稳定;促进了封建国家的发展。(5分,答1点2分,答2点4分,答3点得5分)26.(12分)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示例:论题:论辛亥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2分)阐述: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由国内外形势推动发生的,反映出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趋势。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促使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它缺乏一个能够提供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因而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把中国推上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但为即将进行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8分)辛亥革命证明,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绝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所能完成,需要2022-2023学年九江十校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