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名师原创分科模拟 新S4(二)历史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名师原创分科模拟
2、2023-2024名师原创模拟卷历史
3、2024sa名师原创分科模拟卷
4、2023-2024名师原创分科模拟试卷
5、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
6、名师中考2024历史答案
7、2023-2024名师原创卷历史答案
8、2024名师原创模拟理综答案
9、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的卷子及答案
10、2023-2024名师原创16套高考提分卷历史答案
历史试题及答案)
9.贾谊上书汉文帝:“(商君)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杖簪,虑有德色;母取瓢碗箕帚,虑立讯语”“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据此可知,贾谊主张A.复兴宗法分封制度B.施行礼义以教化天下C.尊儒学为正统思想D.无为而治以恢复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贾谊反对法家破坏传统家庭关系的做法,他主张儒家施行礼义教化的做法,B项正确。贾谊主张以礼仪教化天下,并不是要复兴宗法分封制度和无为而治,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贾谊主张尊儒学为正统思想,排除C项。10.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曹参继任相国。他挑选各郡国中那些质朴而不善言辞之人,任命为丞相属吏;对官吏中那些“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这反映了当时A.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重用“质朴而不善言辞之人”,体现了黄老思想,反映了当时吸取秦亡救训,强调与民休息,奉行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A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C项错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1.汉高祖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泊践祚(即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这表明A.汉总结秦治国理政的经验B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C,汉初实施无为而治的思想D.儒学教育受到政府的推崇【答案】B【解析】根据“洎践祚(即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汝可勤学”可知,汉高祖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教导太子要勤奋学,这是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并不是在总结秦治国理政的经验,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不是汉初实施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C项;儒学教育受到政府推崇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12.有学者指出,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同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获取功名富贵。该学者的这一观点反映出A.汉武帝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C.百家争鸣存在着一定的延续D.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观点认为汉武帝的真实意图是确立儒家思想在官学与政治中的地位,但允许读书人研究其他学派的思想,说明百家争鸣存在一定延续,C项正确。A项与题干“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不符,排除;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排除。13董仲舒修改了邹衍(战国时齐国思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三统之正黑统、正白统、正赤统之循环往复,解释历史朝代的转移。他认为,得天统的受命之王,不是继体守文之王,而是创立朝代的新王。董仲舒的这一主张A.体现了新儒学的严密性B证明了王朝更替的科学性C,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髓D.指出了新王改制的必要性【答案】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