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考点

2017年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考点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
    2、2023-2024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3、2023-2024小升初语文课内阅读常考题
    4、2023-2024小升初课外阅读必考知识点
    5、2023-2024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题
    6、2023-2024小升初语文阅读必考题型
    7、2023-2024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书籍知识
    8、2023-2024小升初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
    9、2023-2024小升初课外阅读书籍考点
    10、2023-2024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23.作文一、立意解析本材料先用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来体现东坡对于的“肉”和“竹”的取舍,东坡诗中的“肉”和“竹”分别喻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诗人毅然弃“肉”而取“竹”一一他为的是能过上一种高雅脱俗的精神生活一一这是苏轼高出一般俗人的地方,也是他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风刀霜剑、挫折坎坷,最终成为文学史上一座丰碑的根本原因。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在物质追求之外,还会有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会胜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如果你有两片面包,记住拿其中一片去换一朵水仙花。”这与东坡先生的弃“肉”取“竹”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材料接下来一句是“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为了有所‘取’,就必然会有所‘弃’”,说明东坡对“肉”“竹”的取舍是用来引出考生对生活中“取弃”现象的思考。考生应拓展思维,推而广之为更多更广领域的“取”“弃”,思考“取”与“弃”辩证统一的关系,比如:1.有“弃”才有“取”2.“弃”是“取”的前提与保证比如:古今中外,多少有成就者,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陶渊明生活艰辛,他追求的恰是淡泊宁静、远离世俗的精神生活,最终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雅境界;李白也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而放弃了名利,辞职归隐,畅怀山水,最终登上唐诗的巅峰;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之初,舍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国,最终成为人人景仰的航天之父…在物质生活已经大大丰富的今天,中学生应该想一想我们该有怎样正确理性地对待“取”“弃”。生活中的“弃”与“取”,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道作文题,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道考题,考量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借议论文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借小小说、小故事由折地反映我们的生活态度。作为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力求深刻;叙事类文章需借助形象来表达思想,观点可以含蓄但不能含混。二、【评分标准】(一)总体要求1、阅卷基准分42分。必须关注学生写作的正能量和正面导向,对于写作中表达出来的低俗、错误、负面的价值观要严控赋分标准,原则上不超过20分,严重的赋分15分以下。2、对语言、文面和结构有更高的要求。议论类作文语言要求明确、清晰、鲜明、有力,文学类文章语言需凸显可感性与生动形象性。文面整洁美观,结构清晰有逻辑层次。作文分数愈高(原则上50分以上),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就要越严格。反之,则可以适当放宽。(二)评分等第第一档(54-60)切合题意,文体鲜明,文章有深度有大格局,论证层层深入,语言表达有文采且感染力强。第二档(48-54)切合题意,文体明确。文章有一定深度,体现思考过程和成果,语言表达有一定文采。第三档(42-48)较符合题意,能围绕主题写作,文体较明确,语言通顺,思考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