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2.A根据“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可得出这一做法削弱了丞相集团的势力,加强了皇权,使丞相更加依赖于皇权而存在,A项正确;材料的做法弱化了丞相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与诸侯王势力无关,排除C项;矛盾并没有化解,排除D项。故选A项。13.D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汉武帝后独尊儒术,官方意识形态并不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朝对秦朝制度的继承,未强调政府对思想的控制,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汉朝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承秦制”说明秦汉时期社会演进趋势相同,D项正确。14.C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盛行汉赋的不同风格,文学艺术的盛行与政治经济发展状沉相关,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国力衰弱,故反映出汉赋的风格不同,故选C项。15.C材料中的转变是由于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故这种局面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项正确;贵族政治仍旧存在,“彻底结束”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当时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排除B项;秦始皇时期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已经开启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D项错误。16.A材料信息“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说明士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因此遭到统治者的排斥,故选A项。17.A材料描述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大量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A正确;北方政权的更迭是南方发展的间接因素而非直接原因,排除B:南方生态环境属于客观条件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孝文帝统治区域在北方,排除D。18.C无论是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时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还是唐代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都是为了防止贵族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因此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为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19.D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江南士族与中央政权间矛盾尖锐,要解决南粮北运和军事运输等问题,统治阶级必须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反映了隋唐时期交通建设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故选D项: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只是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隋唐时期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20.C材料“朕祗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体现的是唐高祖对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结合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可知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并未涉及其影响,排除A;有效管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的民族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的主旨是唐代的民族政策,与地域无关,D选项排除。21.A材料中杜佑认为两税法可以避免安史之乱以来赋税繁重的局面,故选A项,肯定了两税法的积极作用;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22.B材料“移史馆于禁中”“用他官兼之”“多以宰相监修国史”均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修史的重视,而对历史重视的目的在于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而更好的知道以后该怎么发展,故B项正确;重视史书的撰修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隆礼重法,三教合一,排除C项:体恤百姓,以民为本只是历史经验之一,并不是重视修史的全部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23.D根据材料“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分析出唐太宗的目的是为了压制世家大族的势力,采用了科举制等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D项正确;提升了旧士族地位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激化政治矛盾,排除B;没有消除门第观念,排除C项。24.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指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由材料“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见给事中、黄门侍郎负贵审核,属于门下省的职权,故排除AB,C符合题意;御史大夫是秦朝的监察机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A根据材料可知,佛教来自于印度,北魏的飞天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明显带有印度特征;到唐代,印度的特征逐渐减少,代之以唐朝的特征,表现为佛教的本土化,飞天还体现出唐代世俗女子流行发型,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A项正确;飞天造型的转变主要反映的是中外交流,排除B项;飞天造型中体现女性化,反映了唐朝的审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无法反应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以形写神”绘画理念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