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安徽专版] 语文(一)1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答案)
一二十字,一览可以了解。)11.A(“《春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错误,应改为“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12.A(写手谕的是司马光)13.(1)这里总共涉及三卷,但是这时候隋炀帝还在世,内文写的是他在江都时的事情。(“涉历”“存”“书”各1分,大意1分)(2)他们册封确立的王公位,以及任命的大臣、宰相,连细枝末节都详尽记述,有的达到二百个字。(“封建”“纤悉”“至”各1分,大意1分)14.①和国家政权、社会安定无关的一些人的死亡情况。②君王每年都会有的一些日常巡游。(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聘请范梦得作为属吏(参加编辑)。曾经亲笔写一些手谕给他,讲述编辑要点,大体是想效仿《左传》叙事的体例。又说:“凡同一年内的年号,都要用后来延续下去的那个为准,如(唐高祖)武德元年(同时又是隋恭帝义宁二年),就从正月起,就是唐高祖,不称隋恭帝义宁二年。五代梁开元年正月,就不称唐天佑四年。”所以,这部书凡遇到同一年内有两个年号的都采用这种办法。但仔细研究一下这种思路,就(觉得)很有阻窒不通的地方。司马光的本意是以《春秋》定公元年为例,在鲁定公没有即位时,《春秋》就记正月是他的元年。但是昭公在上一年十二月死去,那么第二年的事,当然不能再放到昭公名下,所以这时定公虽然还没有当国君,自然得把前几个月追记在他的名下。况且,《春秋》经文十分简单,不过一二十个字,眼睛一扫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资治通鉴》就不能同等看待,(比如)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资治通鉴》便标为隋恭帝上卷,但直至下卷末尾,恭帝即位,才改元义宁;后面一卷(紧接着)就是唐高祖(武德元年)。这里总共涉及三卷,但是这时候隋炀帝还在世,内文写的是他在江都时的事情。唐明皇后卷的开头,标明为唐肃宗至德元年,到一卷的一半,才写到太子即位。唐代宗下卷说:“皇上正在振奋精神努力治理好国家,不断破格提拔人才。”说的却是唐德宗的事。唐庄宗同光四年,就放到明宗纪年,而卷内记载皇帝命李嗣源(明宗本名)去征讨邺郡,到下一卷初,庄宗才驾崩。潞王清泰三年,就标为晋高祖,而卷内记载了石敬瑭叛乱,直到卷末,才有晋天福的年号。诸如此类的情况,解释起来十分费力。此外,还有晋、宋等不属正统、割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国家,他们册封确立的王公位,以及任命的大臣、宰相,连细枝末节都详尽记述,有的达到二百个字。又比如西秦丞相南川宣公出连乞都病死,魏国的章安候封懿的死,天部大人白马文正公崔宏、宜都文成王穆观、镇远将军舒候燕凤、昌宣王和他的奴仆等人去世,都和国家政权、社会安定无关。有关周勃的死,却没有记载。还有记载汉章帝出游长安,并游览槐里、岐山,又到长,住进池阳宫,往东到高陵,十二月丁亥日回宫;又在乙未日游历东阿,向北登临太行山,到天井关,夏天四月乙卯日回到宫里。又记有魏国国君七月戊子日到鱼池,游览青冈原,甲午日返回宫里;八月己亥日来到弥泽,甲寅日登上牛头山游览,甲子日回宫等。像这样的巡游,没有一年没有,都可以省略不记录。15.B(分析不当,“暗示农民的苦难已经开始”错误,这里是表明忙碌的春耕已经开始,整首诗并没有体现农民的苦难)16.(1)含意:我想在这里从事耕稼,于是向你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2)思想感情:①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2分)②表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2分)(意思【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3-32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