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2月第二次联考
    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高三联考
    3、2024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答案
    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语文
材料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干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干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这些都提示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建设,将对试点村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这些措施,既有助于农户增收、产业增效,以“美丽经济”助力产业兴旺,也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摘编自江南《乡村振兴路,美育不缺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不同,费孝通与托尼对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所设计的发展路径也不相同。B.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的观点的变化,既与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莫大关系,也得益于他对中国各地区开展的系列考察。C.浙江省计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D.只有做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才能让乡村那些被边缘化、被无视的人群享有发展和繁荣的权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采用纵向展开议论的方式,阐述了费孝通“发展乡土工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这一观点的演变过程。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在描绘乡村风貌的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乡愁。C.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时一些乡村所走的弯路,以引出“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的观点。D.综合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外不少有识之士为乡村现状而担忧,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重视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园艺改革”观点的一项是(3分()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