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2、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3、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4、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5、山西高三质量检测2024
    6、山西省高三九月联考2024
    7、2024山西高三2月质量检测
    8、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9、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10、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解析】C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根据其前“不断”可知,后面应是阶梯式的发展过程,而“炉火纯青”指的是已到达一个纯熟完美的地步,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9.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析】根据空后“吸引观赏和竞技”可知,句子的主语应是“国际风筝节”,而C、D两项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故排除;A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举办”缺少主语,成分残缺,故排除。20.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分析比喻的相似性1分,具体相似点每点2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析】首先,找出本体和喻体。画线句中,本体是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喻体是“交响乐”,二者具有相似性。然后,具体分析其相似点。从声音上看,“百哨齐鸣”指众多风筝同时响起笛哨声,“交响乐”指众多乐器同时演奏,二者具有相似性;从审美上看,放风筝时的笛哨声具有独特魅力,“交响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也有其独特魅力,二者具有相似性。21.示例:(1)语句:②: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2)语句:④;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3)语句:⑧:修改为:“进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4)语句:⑨:修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每指出一处并修改正确得1分)【考查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析】第②句,“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动宾搭配不当。“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应将“形成”改为“创造”。第④句,“作为经济学家来说”句式杂糅。同时结合后文内容看,主语并非经济学家,所以应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若改为“经济学家认为”,则后面的句子充作“认为”的宾语。第⑧句,“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与语境不符,根据前文的“估算”“预测”可知,此处应为表推测语气的动词,而“反映”表示将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为肯定语气,故应将“反映”改为“推断”。第⑨句,“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句式杂糅,应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22.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时间1分,具体事件各2分,共5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析】语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语段第一句,可据此概括出时间为“2020年6月3日”,事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第二层为语段后四句,均与《报告》有关,其中第三、四、五句是报告的具体内容,可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是《报告》内容的形成依据,第四、五句是对第三句信息的延伸,不属于重要信息,可以删去。据此可知,第二层的关键信息是“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拟写答案时用连贯、准确、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即可,注意题干中“不超过55个字”的字数要求。四、写作23.【审题导引】审读材料:命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名言,材料以此开头,引出下文。第二句▣▣话承上启下,核心词是“地名”。这两句话构成材料的第一层,起铺垫作用,引出话题。第三句话是材料的重心,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的对象和范围。考生作文不必面面俱到,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名,写它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或者写它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满分作文审读驱动任务: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设置了具体情境:考生被电视台邀请作为《中华地名》的客串主持人。写作任务是完成一篇题为《带你走近》的主持词。写作时需把握以下要素一写作身份:电视台《中华地名》栏目客串主持人。受众:观众。文体:主持词〔注意标题、称呼、问候语等格式要素,注意身份、情境特点、内容等;注意使用呼告(用于文中活跃现场气氛)、结尾感谢用语等〕。审读要求:明确提出要“切合身份”,考生不可只顾介绍“地名”而忽路了自己的身份和特殊情境,写作时要特别注重情境感、代入感和现场感。题目需是“带你走近”,且只能填补地名。【立意指导】角度一:重点写自然特征、风土民情。考生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或旅行中不期而遇的一个地名,突出当地的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特点。比如《带你走近大理》,写大理环境的宁静、苍山洱海的优美、生活节奏的缓慢、特色的民俗风情等。角度二:重点写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考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地名,重点写当地历史文化特征,介绍当地古今著名人物。如《带你走近曲阜》,着重写曲阜的儒家文化传统,写孔孟的故事及其思想。【例文立意】角度三:重点写一段美好的记忆、情感,或一段难忘的故事。考生可以写由某个地名联想到相关的经历、美好的情怀。从这个角度写作时,通常依据个人的特殊经历从而选择地名来写作。142母卷·2020年新高考Ⅱ卷·语文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