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广东卷)试题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广东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据材料可知,共王时期即西周中后期,铭文中贵族作为士地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将所封得的士地进行转让和交换。但士地转让时必须要向周王或主管部门报告,经过周王或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派人对土地进行物定,最终完成转让。由此可见,西周中期以后土地国有制开始发生变化,“王土”所有权和王赐田产的使用权,在土地交易的活动中逐渐下移,故B项正确。井田制下的所有制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2.D【解析】据材料中三个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缘社会形成具体表现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家族制度到编户齐民,从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这些变化中,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开始于周天子地位的衰落和诸侯坐大,故A项错误;由于文化的因循,转型以后的地缘社会仍然保留了大量的血缘因素,如皇帝制,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法家思想对社会转型发挥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王夫之认为西汉初期王国势力强大,“削藩”政策未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七国之乱定后,王国势力被大大削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正合时机,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题干没有体现。4.C【解析】据材料可知隋朝粮仓十分充盈,“得供五六十年”。但隋朝短暂而亡,隋末民生困苦,而政府并未及时开仓放粮,仓康的防灾救灾减灾作用没有发挥,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故C项正确,A、D两项错误。隋朝粮仓充盈,主要是隋朝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结果,故B项表达不当。5.D【解析】据图可知,台谏制度负责监察,台谏官可以对朝政和官员的不妥之处进行谏正,能够减少统治阶层相互的明争暗斗,协调君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皇帝专制,故D项正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宰相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皇权专制下无法保证决策科学,故B项错误。由于权力分割过细,职权过于分散,影响了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6.B【解析】据材料可知,戴震通过对人欲的积极肯定而强调了私有的正当性,但是他没有停留在对人欲的肯定上,还主张通过调节对欲望的追求从而达到调和社会矛盾的目的,是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故B项正确,A项错误:戴震思想仍属于儒学思想范畴,是儒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故C项错误。戴震肯定民之私欲,无法契合专制统治的政治需求,故D项错误。7.A【解析】关税关系全国经济命脉,属于国家主权范畴,关税权之丧失实为中国丧失一切权利最有影响的根源。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外交家却用关税去换取政治权益,这种来自传统夷夏之见的意气与成见使其不可能有近代的外交意识,近代外交意识的贫困导致国家主权观念朦胧,故A项正确。B项不是作者的意图,应排除。华夷外交和政治主权的保全正是作者对当时中国外交家的批评,故C、D错误。8.D【解析】材料强调学西学、效三代遗风以实现中国长治久安,强调“君民共治,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实际是立足传统本位,向西方择取新学养料,故D项正确:由材料“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可知,他们主张建立君民共主的议会制度,主张在保留封建君主的条件下,赋予资产阶级一些权利,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突破,故A、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故排除B。9.A【解析】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工农共和国”是为了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而建立“人民共和国”则是在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故A项正确;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团结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抗日的革命分子,有利十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但其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故B项错误。此次调整仍符合党的最低革命纲领要求,故C项错误。两个时期的革命在本质上均是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故D项错误。10.B【解析】据材料可知,60年代初中国城市化水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而调整是指适当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从而导致城镇人口减少,故选B项:“大跃进”和“二五计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故排除A、C两项:计划经济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城市化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