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4·第4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国考1号4·第4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4历史答案
    2、2023-2024国考1号4文综答案
    3、2024国考一号四
    4、2024国考一号4历史答案
    5、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6、国考一号2024历史
    7、2023-2024国考一号3历史
    8、国考一号答案网2024历史
    9、2024国考一号历史试卷答案
    10、2023-2024国考1号4答案
进入康德教育·备考生小程序,查看更多学习资料62021年秋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1~5 CADAB6~10 DACBC11~15 DBDDB1.C。审题时注意题干的“殷周之际”,西周初期,通过实行宗法制确立起嫡长子继承制。故选C项。A、B、D项与题干不符。2.A。略。3.D。题干中的东汉豪强地主庄园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和肥沃农田,进行白给白足的生产,并备有武器,是潜在的割据势力。故选D项。A、B、C项与题干不符。4.A。略。5.B。题干中僧人尊崇皇帝,与儒家忠想相通。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D项与题干不符。6.D。审题时注意题干中元朝滥发纸币的信息,这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故选D项。A、B、C项均与史实不符。7.A。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严、张被弹劾的共同点是都以“相”自居,明朝内阁始终只是内侍机构,二人都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故选A。C项与史实不符,B、D项与题干不符。8.C。理学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对儒家三纲五常等作了精细论证,对于强化社会伦理秩序、加强统治有重要作用。故选C项。B项与史实不符,A、D项与题干不符。9.B。略。10.C。题干中该书撰写时间是“1879年”,并意图引起国人对改革的热情,但直到甲午战争后,改革的呼声才日益高涨。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B、D项均与题干不符。11.D。略。12.B。题干中有“双簧戏”和“极具观赏效果”。故选B项。A、C、D项均与题干不符。13.D。题干巾有“白山黑水”“黄河长江”“流浪,逃亡”字眼,说明这应该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誓死抵抗”则表达了抗日的决心。故选D项。A、B、C项均与题干不符。14.D。该漫画发表于1947年3月,漫画右侧肥胖的富人正在劝导啃食树皮的穷者“要节约”,辛辣地讽刺了为富不仁的官僚资本。故选D项。A、B、C项均与题干不符。15.B。题干中的时间是“1983年”,此年黑龙江粮食空前大丰收,主要是由于包产到户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项时间与题干不符,D项与题干无关。16.(19分)(1)学派:法家。(2分)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为平民提供了改变身份的途径;推动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6分,答出1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使秦国实现“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2)标准:品德。(2分)原因:吸取秦速亡的教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维护统治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均可)17.(24分)(1)变化:从全国粮仓变为粮食输入地。(2分)原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导致粮食减产;北民南迁及经济发展,江南人口激增;市镇繁荣,市镇人口增加;交纳漕粮任务沉重,买粮充漕。(每点2分,共8分)(2)表现:粮食出口量居各省第一;粮食销售至全国各地乃至出口日本。(每点1分,共2分)作用:促进安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促进外贸的发展。(每点2分,共8分,言之有理均可)(3)认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过度减少,会对本地粮食自给造成严重影响;专业性的产粮、供粮区对确保粮食供应有重要意义;国家要严守耕地红线,发展专业性商品粮产区,确保粮食供应。(每点2分,最多4分,言之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本文标签: 国考1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