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蒙大联考·2024届高三(10)一轮复习大联考语文

哈蒙大联考·2024届高三(10)一轮复习大联考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④有利于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故事的主旨思想。(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9.B(“必也听语乎”中的“也”表句中停顿,不可断开)10.D(A项“群聚而笑之”的“而”表修饰:B项“其此之谓乎”的“之”为“提宾的标志”:C项“惑矣”的“惑”意为糊涂。)11.A(A项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白居易。)12.C(此处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13.(1)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与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竞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之”“不齿”“乃”“其”的解释各1分,“其”翻译为表强调语气或反问语气皆可。)(2)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虽,1分:旨,1分:至道,1分:善,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14.C.词人在此处并无借酒浇愁,苏轼在这首小词里,反映他在黄州的旷放生活,表达了他乐观而豁达的胸襟。15.①使用叠词,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隐隐”形容云层,写出云层隐隐约约地在若有若无之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②侧面烘托,“我欲醉眠芳草”通过词人不胜酒力,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侧面烘托此处芳草之幽美、清新。③借喻,将月色喻为美玉,突出皎洁月色之下周遭环境的清丽、静谧、纯洁。④以动衬静,通过杜宇在黎明的·声啼叫,衬托出了野外春晨的静谧、清幽。(若答以景结情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若有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三、语言文字运用(共8小题,共25分)17.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是指深深地进入到人们的心里。指己经被多数人深深地理解、信仰和拥护。句中所想表达的是被多数人理解的熟知的概念。县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解构是对某种事物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剖析,而分解是指整体分成各个部分。句中形容的是电影的内容进行剖析,不是单纯的分成各个部分。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是听到的看到了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句中前文有“令人”,只能搭配耳目一新。)18.C(不仅而且的关联词递进关系,要求先将人物的蜕变放在前半句,故事的改变放在后面:再者经典故事不需要改命,因其本就经典,但是可以获得新的解读与诠释,即“涅槃重生”,故选C。)19.B(语意递进关系,不是“不是,而是”的关系,同时句意的“新”是建立在借力经典的基础上,延展了经典的生命,故选B。)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