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答案】(1)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作物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高产稳产;流域以内地势坦,河流携带泥沙孕育了深厚肥沃的土壤;第聂伯河水系丰富的径流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2)白俄罗斯位于第聂伯河上游,第聂伯河支流汇集,河湖众多,灌溉水源丰富;乌克兰拥有世界最肥沃的黑土,且黑土主要分布于第聂伯河沿岸,水土配置好。(3)流域内原辽阔,地势坦,耕地集中连片: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比较完备的农业机械设备。(4)所处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易遭受低温冻害;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产量。【解析】(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第聂伯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作物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流域内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比较坦,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了深厚肥沃的土壤;流域内河流众多,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2)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水土角度”。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白俄罗斯位于第聂伯河上游,支流汇集,河湖众多,灌溉水源丰富,但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耕地面积较小;乌克兰位于第聂伯河中下游,河流水量丰富,灌溉便利,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黑土分区,且黑土主要集中在第聂伯河沿岸,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0%,水土配合条件更好。(3)该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角度分析。自然条件:流域内原辽阔,地势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重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比较完备的农业机械设备。(4)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第聂伯河流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靠近冷空气发源地,易遭受低温冻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答案】(1)大塬时期,黄土大塬塬面宽广完整,居民区、农田分布较均匀;中间过程,沟谷开始侵入塬面,居民区和农田开始向塬面内部聚集,可利用的土地减少;之后,沟谷切穿塬面,将原来面积较大的塬分割成多个小塬,居民区和农田分散;残塬时期,小塬逐渐演化为残塬,农田和居民区规模进一步缩小。(2)与坡面相比,塬面地势坦,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塬面地表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小;塬面多耕地,植被覆盖率较高。(3)合理治沟造地,调控塬面径流;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增加坡面和塬面植被;加强沟道水沙集蓄(筑坝蓄水蓄沙)。【解析】(1)根据材料“塬是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对顶面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并结合黄土塬演化模式图可知,黄土塬的演化与沟谷侵蚀有关,居民区会选择在地形坦处布局。读图,大塬时期,黄土大塬塬面宽广完整,坦开阔,宜居地多,居民区、农田分布较均匀。中间过程,沟谷开始侵入塬面,塬面边缘破损,面积缩小,居民区和农田开始向塬面内部聚集,可利用的土地减少;之后,沟谷切穿塬面,将原来面积较大的塬分割成多个小塬,居民区和农田分散到各个小塬。残塬时期,沟谷继续侵蚀,小塬逐渐演化为残塬,坦完整地块继续减少,农田和居民区规模进一步缩小。(2)读图可知,与坡面相此,塬面地势坦,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塬面地表水流速较慢,利于下渗,地表径流量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塬面多耕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合理治沟造地,减小地表起伏,调控塬面径流流速,减弱流水侵蚀。对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减少沟谷侵蚀。增加坡面和塬面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加强沟道水沙集蓄(筑坝蓄水蓄沙),减少水土流失。题型特点措施类设问多基于解决某种问题(有可能不在题目中出现)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考查方向多为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和城市问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先提出问题,再设问原因,最后设问措施,即使题中没有针对原因的考查,分析时也应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地理答案第62页(共8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