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各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面积;为自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较为模糊;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内部特定性质存在相对一致性。2.A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茂密程度增加。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改善了内蒙古地区植被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被生长;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也有利于植被恢复,使得植被覆盖度增加;人口大量迁出,不会导致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且也不现实。3.D地域差异导致城市间各种要素流动。4.C综合图示交通流粗细及交通流网络疏密,可以判断出江苏省交通流网络格局呈现的特点是南强北弱,西强东弱。5.B江苏与经济发展水高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邻,受上海的辐射影响大,使交通流网络重心南偏。6.C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无结冰期;该流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流域内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运。7.A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后,可以调节中下游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旱涝灾害,也可增大河流枯水期的流量。8.B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均可以减少污水进入湄公河,从而利于该河水质的提高。9.D由工程起点位于长江三峡附近可知,该工程跨区域调配的资源是电力。10.CM地区为资源输出地区,工程建设有利于将资源输出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1.C根据示意图分析,中方主要提供资金和技术,可判断甲表示资金;外方可提供矿产与政策。12.A据图分析,中方企业和外方企业分别将自己的优势生产要素如资金、采选技术及管理等相继输入,中外合作项目作为联合开发台将吸收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来共同研发市场适应性更强、品质更优的矿产品;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矿产品是经过深加工的成品,不是初级产品;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可以提高资源开发效率,缩短时间,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中方和外方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风险由中方和外方共同承担。13.A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是文化服务功能;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是众多动物栖息地都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有众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是供给服务。14.C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龙感湖地区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候鸟越冬的重要条件之一。15.℃稀土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虽拥有大量的稀土资源,但消费量、出口量大,导致稀土储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实现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并没有采取改善环境的措施;材料中“我国稀土储量约占全世界总量的36%,曾经一度供应了全球95%的市场”,说明我国稀土生产量大,所以实行开采总量的控制不是因为开采难度大;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导致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下降,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16.B大量进口稀土产品不利于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①错误;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能够提高我国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②正确;整合稀土产业,提高稀土利用率,有利于保障我国稀土资源的安全,③正确;加大开采力度,降低稀土价格,不利于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3096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