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三试题)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选择题:题号12345678答案BCBA0A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A0CB0A1.B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变化。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晋国的“献捷”没有遵循西周时期的规定(奉周王之命讨伐夷狄),这反映出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受到了冲击,即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介绍了晋的“献捷”仪式因违反西周规定而没有被天子接见,与晋国地位无关,A项错误;材料反映春秋时期诸侯没有严格遵循西周的礼乐规定,表明礼乐秩序受到了冲击,C项错误;这一时期,“献捷”仪式依然需要向天子献俘,说明天子依然有一定影响力,D项错误。2.C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政策。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大兴土木,征发了大量的徭役,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因而带来了秦朝的粮价急剧上涨,C项正确;秦朝的农民起义爆发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发生的,此时尚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A项错误;法家思想强调重农抑商,因此粮价上涨与法家统治思想本身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了秦统一前,粮价较低,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乱并不是秦朝统一后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3.B本题考查西晋的经济现象。据材料可知,两位大臣都强调对于财富要节用,这反映了晋时社会奢靡之风盛行,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节俭,没有提到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民本思想,也没有直接提到流民问题严重,A、C、D项错误。4.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唐至南宋的家训内容中,以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且日趋丰富,这表明这一时期,义利之辨逐渐得到强化,C项正确;唐至南宋,在文化心态上由开拓外向转为内敛精致,反映在家训中,唐代的家训就更加注重处世、从政等内容,宋代的家训则注重处己、治学,A项错误;南宋后期,理学主导地位逐渐确立,B项错误;唐至南宋,社会矛盾日趋激烈,D项错误。5.A据材料可知,明代分封的变化是由较为均匀的分布转为集中于河南、湖广地区,这是因为明初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室,因而藩王分布于各战略要地。此后,明朝政府收回了藩王在地方的管理权,仅提供优厚的经济待遇,因而藩王集中分封于粮食产量较高的河南、湖广地区,A项正确;明代的统治中心由南京变为北京,这对于藩王的分封没有多大影响,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明代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并未改变,C项错误;材料内容是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属于中央集权的变化,D项错误。6.D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双林镇附近农民以丝织业为主业,而不再进行农业生产,这反映了该地区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当地出现了雇佣经营的现象,因而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