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

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冲刺卷(三)参考答案1.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和家畜种类增多,这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得到发展,故选B项。材料所述“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并不意味着中原地区是水稻的发源地,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提及了“黄牛”,但是无法据此说明当时农用动力发生变化,排除C项;仅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区“轮作复种技术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2.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先秦思想,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将“义”视为人的道德追求,墨子则将“义”视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可见二者都推崇“义”的价值,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二者“以‘义’划分社会等级”,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所述与孟子的观点相符,但与墨子的观点不符,排除3.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意在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得出历史观点的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材料讲述的是民族交融问题,大臣对此事的关注和建言,从侧面体现出当时朝廷对这一问题的正视,故选C项。邓艾主张对羌胡民众采取“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的措施,这反映不出羌胡与汉族的相互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乱及民族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D项由材料体现不出,排除。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代对辽东地区的统治,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可知,唐政府将辽东地区与内地同等看待,实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制度,故选A项。在唐代之前,辽东地区就是中原王朝的统辖之地,推行过郡县制,排除B、C两项;根据材料“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郡县纪其增减”可知,D项说法错误,排除。5.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代商业,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专重那做商的”“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可知,当地的经商风气比较浓厚,故选D项。材料讲述的是徽州人外出经商归来的情景,而非本地营商环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徽州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C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湖北民众积极参加戊戌维新运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这体现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故选A项。维新派反对专制统治,且B项由材料体现不出,排除;材料所述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但是“张之洞的新政改革”本质上并不比戊戌维新运动更进步,排除C项;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民国政府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3·(新高考)CCJ·历史(三)·HU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