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全国©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教学侵略者的,因而提出了“隔离侵略者”的口号,但也是仅从道义、法理上支持中国。1938年10月,记日本占领了广州和武汉后,公开抛弃了以前所承诺的“门户开放”原则。美国政府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充当日本与欧美之间的屏障,如不给中国以支持,中国或灭亡、或向日本投降、或求助于苏联“倒向共产主义”,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权衡利弊后,美国决定给蒋介石政权以支持,从而达到扼制日本的目的。一摘编自张瑞静《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援助的背景及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表现,并简析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8分)【答案】)背景:日本全面侵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困难;美国奉行“孤立政策”,对华援助不足;中国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缓解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军事压力;等等。(4分)意义:苏联对中国的贷款,在经济上给予了中国极大帮助,缓解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强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对于抗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2分)(2)表现:最初奉行“孤立政策”及中立不介入的外交,后来调整为从道义、法理上支持中国,再到遏制日本,支持国民政府,最后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4分)原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及国际舆论的影响;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洋战争。(4分)20.货币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民国时期的货币类别概况民国三年(1914年)2月,北洋政府领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根据这一规定,先银元后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壹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该银币俗称“袁大头”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废止银本位制,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规定以法币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1948年8月,国民政府下令进行币制改革,规定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金圆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信息(部分或整体皆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12分)【答案】[示例]信息:货币的变化反映了民国政府政权的更替。(2分)阐释: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作用下,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北洋政府发行了银元一“袁大头”。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联合共产党进行了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但最终国民党反动派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法币改革,废除了银元,改为发行法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损害。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发动内战而实行的恶性通胀政策导致法币严重贬值,为此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企图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借此搜刮财富以支持战争。但金圆券改革的最终失败,预示着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综上所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货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权的变革。(10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4G3DY.历史-R-必考-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