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2.1793年雅各宾派颁布了三项土地法令,规定出售小块土地,分10年付款,扩大了土地出售的规模,使小农购买土地成为现实,从而巩固了小农经济。正因如此,至19世纪上半期,法国农业的发展并没有任何改善,农民的生活仍然举步维艰,农业近代化进程也因此受阻。这说明A.土地法令的目的与效果产生差异B.按照农民的愿望来解决土地问题C.雅各宾派的做法违背了历史潮流D.法国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23.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8月15日对村长们说:“风传你们等待着其他的自由,除了我给予你们的那种自由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自由了。去履行法律和2月19日法令吧!”15个月后,他在农民代表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番话。这说明A.解放农奴的法令没有得到执行B.农民对改革措施并不感到满意C.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受到挑战D.改革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4.明治维新后,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男人修剪发髻,剪成西式短发。一千多年前,仿照唐朝长安建造了奈良,日本又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仿照欧美街市。这说明日本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全面推行西方教育C.学习西方生活方式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领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栽判所系身图图,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5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