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四)4文科综合XN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文科综合四答案
2、2024高考仿真模拟卷四文综
3、2024高考仿真模拟卷4
4、2024高考仿真模拟卷理科综合四
5、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四答案
6、2023-2024高考仿真冲刺卷文科综合四
7、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四
8、2024仿真模拟卷文综四
9、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理科综合四答案
10、2024仿真模拟卷文综四答案
4文科综合XN答案)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史迅面,要从生食材料一《礼记》记载:“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玉子》也有“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之说。墨子也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贵在和谐,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不因外界事物干扰而屈服,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永不停息。《孟子》记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摘编自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不得不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中国的大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的,外来文化的诵入使时人一时难以阻挡,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则被浓缩到百年之中,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超常规态势发展的局面,经过数千年发展而高度完备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难以适应,出现了诸多矛盾:“华夏中心”观念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唯我独尊的道统意识与近代思想解放等等。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讨伐声中,匆忙转向新文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近代危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文化批判的功利色彩较浓,文化自觉运动的参与者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倾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以后的民族救亡,是循着“利器”到“改制”和“化教”的程序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变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拯数民族危亡”的简单思维惯。一摘编自蔡雅娟《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变化的特点,并简析变化的原因。(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雅尔塔体制虽然是战后国际秩序发展中迈出的正确一步,但它却没有起到使战后国际秩序定型化的作用。在落实的过程中,雅尔塔体制逐渐脱离了原来的轨道,那些曾反映了美苏相互妥协和谅解的条款和君子协定变成了双方争吵的话题,在欧洲和远东划分的势力范围分界线成了双方冷战对峙的前沿阵地,联合国更成了双方唱对台戏和向世人展示不和的舞台。战后国际秩序未经稳定下来,便很快发生了一次剧烈变动,冷战体制取代了雅尔塔体制的主导作用.…在和、民主的潮流推动下,国际秩序依然曲折地向前发展,这一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战后国际秩序的另一次变化的开始而显现出来,从这时起,一种新的国际体制开始萌生,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它虽然尚未成熟,但已略具雏形。第三世界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斗争所取得的成果、美苏之间缓和机制的形成、国际社会组织机制的加强,否则冷战体制是不会顺利地以和的方式突然迅速地退出国际舞台的。摘编自纪胜利《试论二战后国际秩序发展的多变性》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筒要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2023届高三桂柳鸿图信息冲刺金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0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