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从材料一中先找到朝代,再找到俗内容,勾画出关键句,关注到“水滨祓禊之俗”“临水宴宾”“曲水流觞”等要点。12.(6分)(1)使用亚运会会徽里扇形的元素,从而构建了亚运会视觉形象的一体化设计。(2)用扇面的形象做辅助图形,来完成传统文化里体育动感的“势”。(3)可以通过扇形延伸出来的曲线,将所有图标串联起来变成全新的视觉形象。(4)体现“曲水流觞”的概念,以此传递出亚运会“欢聚”的概念。(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迁移拓展能力。从材料三找到“设计团队使用了亚运会会徽里扇形的元素,从而构建了亚运会视觉形象的一体化设计”“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个‘势”的概念,大家在做武术动作、体育动作的时侯,会有一股看不见的气流,因此用了扇面的形象做了一个辅助图形,来完成体育动感的势”“59个图标,不仅可以作为单项赛事的标识,还可以通过扇形延伸出来的曲线,将所有图标串联起来变成全新的视觉形象”“再加上曲水流觞的概念”,加以整合即可。[三](16分)13.(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道理(4)即使(每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2)句意为:《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已学的一半”。学:同“教”,教导。(3)句意为:如果人不学,也就不会懂得道理。道:道理。(4)句意为: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虽:即使。14.(6分)(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人们如果)不学,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每小题3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1)自反,自我反思;自强,勉励自已。(2)念,深思。15.(2分)教学相长人不学,不知道(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即可。16.(4分)都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甲】文以再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如果不学,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有好的道理,也不会知道它的好处。【乙】文以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好的器物,类比人不经过学就不会明白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找到【甲】文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和【乙】文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具体类比论证的地方,再分析用什么类比什么。参考译文【乙】:(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如果)人不学,(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刻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三、写作(55分)17.(55分)略。参考2022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思路提示】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欢喜”,指欢乐心喜,高兴。材料中“欢喜”可以是岁月静好的“小欢喜”,也可以是国泰民安的“大欢喜”。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幸福之事,发现生活和学中的“小欢喜”,要学会珍惜这些欢喜,珍惜这些看似寻常的幸福。如果写几件事,要安排好顺序,分清详略。要通过写“事”,重点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表现“欢喜”。语文·临考模拟卷(一)·参考答案第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