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届高考冲刺卷(一)1语文(B)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考语文答案
2、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四
3、2024高考冲刺卷四全国卷语文答案
4、2024高考冲刺卷语文卷四
5、2024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卷汇编45套语文答案
6、2024年高考考前冲刺卷4语文
7、2024年高考语文
8、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
9、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语文四
10、2024年高三冲刺卷
1语文(B)试题)
C从文章对“折柳”寓意的多种分析看,“折柳送别”对“柳”的选取考虑了其读音、外形、颜0D.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赠别”的环节,体现了中华民族认同“柳”的意象和中国之所色、生命力等多种情况。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柳'只是寄寓别离,但非源于挽留之意”观点的一项人富有诗意性情的特点。其常A.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是(3分)B.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卢肇《杨柳枝》)10.本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4.文章解释柳色“青”的内容,论证了哪些方面的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答:5.文章论证“杨柳与离别的关联非源于其婀娜之状,亦非源于西周之时”是如何采用“破立结合”写作手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弦歌(节选)李骏虎过了雨霖桥,就望见当地人叫“一颗印”的两层居所了。闻太太照旧伫立在桥头迎接,夕阳把她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白天五华山又拉警报了。”她迎上来接过闻先生的包抱在怀里说,“我给你炒了新的烟丝…”一边与何新之互相问好。“城里也听到了,我很担心你们。”闻先生下意识去摸摸袍襟处尚有余温的烟斗,“孩子们呢?都好吧?”闻太太轻声地回答:“孩子们都好,等着你吃晚饭。”何新之把伞递给先生,先行告辞。“新之,一起吃晚饭吧。”闻先生挽留他。“不了,谢谢先生!他们约了我的”①何新之匆匆走了,他想到了闻先生家里有很多人要吃饭,闻先生13.总是夤夜秉烛制印养家。“去江边站一站吧。”闻先生扶着太太的臂膀说。闻太太看着何新之远去,轻声问:“青年们都去了哪里?一直都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回来,更多人在这里接你,怎么一真是因你不写诗了吗?”闻先生望着江畔树影下的波光,慢慢地说:“青年们总会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这就是我加入民盟的原因。我是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地开出了药方!青年们会懂得并回来跟我一起,很快,不信你就看!”闻太太笑着问:“到底是你引领青年前进,还是青年推着你在走,我看不清。”“你自是看不清,我也未必非要弄个清楚。”闻先生看一看太太,“我知道的是,青年代表着进步的力量,青年就是进步的方向!”闻先生伸出手臂,一指眼前那东去的江水,说:“就像这不息的江水,不舍昼夜执着地奔向大海,这就是进步的方向进步的精神。他们创造着历史的诗篇,而大海就是真理的存在。”闻大太笑起来了,说:“还说不作诗了,这不就是诗吗?走吧,回去吃饭了,孩子们等得着急了。”推开大门,走过天井,上到二楼。朱自清先生一家正在吃晚饭,看到他们回来,朱先生放下筷子,出来笑着说:“我还在担心下那么大的雨,路一定不好走,怕你们回来得太晚。刚才新不可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