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8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8试题(语文))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vitus)。而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的提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说儒家更多是从“人道”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勇的性质的话,那么道家则更多是从“天道”方面切入勇的应有之义。庄子“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的论述,是这种“天道论”之勇说的显例。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1-(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