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024.05)答案(语文)

南京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024.05)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南京市高三二模时间2024
    2、2023-2024南京市高三二模试卷
    3、2023-2024南京市高三二模时间
    4、南京市2024年二模
    5、2024南京市二模
    6、南京市2024二模时间
    7、南京市2024高考二模时间
    8、2024南京高三二模试卷
    9、南京市2024高三二模试卷语文
    10、南京市高考二模2024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只有通过《诗经》学、音乐学和音韵学这三座桥梁”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经学与诗学之间至少存在三座最为显眼的沟通桥梁”可知,二者沟通的桥梁不止这三座》2.C(“从同一维度论证了儒家典籍存在着‘诗学向度”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周易》比类取象、《左传》歌诗必类等表述就具有鲜明的表现论色彩,又如《春秋》微言大义、《论语》兴观群怨等论点也涉及重要的功能论命题”可知,应是从不同维度来进行论证,而不是从同一维度来进行论证)3.C(“中西方‘诗学’的概念内涵完全不同”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中西方‘诗学的概念内涵有所区别”可知,中西方“诗学”的概念内涵也是有相同之处的)4.D(“不管哪种题材的纪录片,都需要体现历史信息与知识,都需要思考与处理影像与历史的关系”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三中“任何题材的纪录片,一旦涉及关于过去的信息与知识…都需要思考和处理影像与历史的关系”可知,“一旦”表明这里说的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只有“涉及关于过去的信息与知识”,才“需要思考和处理影像与历史的关系”,并不是说任何题材的纪录片都要体现历史内容,思考和处理影像与历史的关系)5.C(A项,“后者的语言诙谐幽默”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中“解说语言或突出情感色彩,或注重文学性,或融入幽默的网络用语”可知,“幽默的网络用语”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不是全部。B项,“过度娱乐化、戏说化、碎片化等不良倾向的情形占据了半壁江山”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中“也必须对部分创作过度娱乐化、戏说化、碎片化等不良倾向有所警惕”可知,不良倾向只是在部分创作中呈现,并没有占据半壁江山。D项,“后者每次大的进步都得益于前者的推动”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中“纵观中国纪录片史,每一次大的进步大多是由历史纪录片做先驱的”可知)6.①多方搜集史料,请教权威专家,追踪学界动态。②坚守纪实精神,多使用文物遗址、文献资料以及专家学者讲述的内容。③尽可能将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影像作为证据。(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D(从文中看,老夫人并没有认为医生职业“不能养家糊口”,只是认为这一职业不是男子汉用来养家糊口的正经营生)8.①是全文的线索,大致串起了李诏亭的行医经历,情节紧凑。②是李诏亭故事的讲述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对李诏亭事迹的回忆,烘托出李医生的高大形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9.①患者感激李诏亭医德高尚立碑,李夫人却一直坚持砸掉功德碑,逆向思维,构思巧妙。②李夫人讲述砸碑的每一个理由,都逐渐让李诏亭的形象更富于立体感。③李夫人砸碑是因为李先生总是为患者着想,甚至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安危,这样构思更突出了赞美李诏亭医者形象的主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0.BDG[(原文标点)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11.D(“意思不同”错误。两个“患”都是“祸害”的意思,二者意思相同)【♪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