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冲刺模拟卷)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卷心腹,掌握军事实权的李鸿章仍然柔持不开战、避成调停的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帝党和意禧派斗争不断,贻误了成机,从而对战争决策产生了干扰,故D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日军在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初现分裂”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未取得实际效果的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7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解题分析】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孔子的思想专注于封建的政治与道德,与多数国民无关,这一观点对儒学的认识过于片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民主与科学,而材料对此并未涉及,排除A项:陈独秀的观点过于片面,并不是对儒学的正确认知,排除C项:材料只是陈独秀的个人观,点,并未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D项。8.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经济探索,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解释信息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东北全境解放后,为恢复和发展国营工业,东北解放区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从而促进了东北解放区经济发展,为全国解放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故A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北产业体系全貌,由材料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权建设,且与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不符,排除D项。9.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由材料“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已被普遍承认是一支国际力量”“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于中国”可知,日内瓦会议中,新中国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国际声誉,改善了国际形象,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局限于睦邻友好关系的构建,排除B项;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排除C项;中英建交的时间是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渗透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的外贸政策向民营企业开放外贸领域,打破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局面,促进外贸企业相互竞争,形成多元的市场主体,故B项正确。材料的重点是对外贸易政策改革,而不是企业改革,排除A项;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1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斯巴达政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解题分析】由材料“宣判国王犯下亵读神明的罪行,暂时中止王权的行使,等到从德尔斐或奥林匹亚获得神谕,并作出对国王有利的解释才能恢复王权”可知,仪式化的夜观天象反映了斯巴达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受到的种种制约,故C项正确。斯巴达实行的寡头政治属于专制统治,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王位世袭,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王权受到神权的限制”但无法得出“神权统治居主导地位”,排除D项。12.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国际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渗透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卷参考答案(一),第2页(共4页)【24·(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GS】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