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一中银川四模]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西江月0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①一般认为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一年中秋节所作。②孤光:一说月光,一说孤灯。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起句沉重低缓,将“世事”比为一场大梦,与《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的取意相同。B.“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采用比喻手法,辞浅意深,既写眼前实景,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凄凉。C.最后两句以“中秋”为背景,写词人在此宴乐佳节,抚今追昔,难以静,却只能“把盏北望”遥寄深情。D.整首词写时光飞逝,人事流转,月洒清辉,风鸣长廊,时空交错,有“大江东去”的词风。16.清代学者王奕清在《历代词话》中提到“坡以谗言蛰居黄州,郁郁不得志,凡赋诗缀词,必写其所怀”,请结合整首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一,▲(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3)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两句诗含蓄地写出心中的扬州城与眼前的扬州城的巨大差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诗歌为什么会有唐宋之分呢?唐诗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几乎人所公认,宋诗为什么不能沿着唐诗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呢?每个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是,①一。再优秀的东西如果被无数人模仿,最后也必定成为陈词滥调。所以,即使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在有所创新的前提下吸收。唐朝人似乎有着一颗专为作诗而生的脑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那些(A)的诗人已经把诗歌推上了极致。宋代人看唐诗的时候,就像仰望一座险峻雄伟的高山,通向山顶的大道已经被唐朝诗人们挤满了,为了使自己不被挤下山去,只好冒着危险(B),于是就有了和唐朝截然不同的风格境界,也②但是,什么是唐诗和宋诗区分的标准呢?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宋诗的区别不在朝代而在风格。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有的人开朗、激情,③,前者像唐诗,后者则像宋诗,它们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同时存在。唐诗注重意境创造,追求一种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的空灵美;宋诗长于议论,作诗也要讲究学问。唐诗读起来像珠子一样圆润流利,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宋诗读起来却让人颇费脑筋。①唐宋诗歌虽然的确是有差别的,②但对唐宋的理解却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唐朝或宋朝。③在钱钟书心中,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