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024年河北中考VIP押题模拟(三)3试题(语文)

中考2024年河北中考VIP押题模拟(三)3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河北中考vip押题模拟(二)
    2、2024年河北省中考模拟试题(四)
    3、2024年河北中考vip押题模拟(二)理科综合试卷
    4、2024河北省中考押题
    5、2024河北中考模拟题
    6、2023-2024中考河北真题
    7、2024年河北省中考押题
    8、2024年河北省中考模拟试题(三)
    9、2024河北省中考vip押题卷
    10、2024年河北中考vip押题模拟文综
紅大单元学三步一体高效训练讲周测卷·语文记周测卷四儒家孔孟·文言文阅读第二单元(1)(40分钟100分)服微信扫码】必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可泳只关键能力点能依据语境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翻译文言文题视点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命题情境点观看微课视频3、4题5、10题9、14题课外题解析下载复课件测试范围:《(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X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题序12348113答案BB一、阅读素养提升(7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3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主宰人类的力量。“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天下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中,有两句话似乎阐释了“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挥人性才能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当有许多单个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525ZCYK·语文-R-选择性必修上册-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