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6月)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四川省2024下半年
2、2024四川高三期末考试
3、2024四川高中三月联考时间
4、2024年四川高考时间
5、四川地级市2024高三联考时间
6、四川省3月2日高三联考2024
7、2023-2024学年四川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8、2023-2024四川下半年联考
9、2023-2024四川高三期末考试时间
10、2024四川省高三联考
答案(语文))
把平生所学全部用上”,可见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魏在做工时的卖力程度,体现出老魏对木匠工作的热爱和对做工机会的重视:结合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人物情感心理、强调事物某种特点的一般作用可知,这里突出体现了老魏敬业、专注的工作态度。最后,据此作答即可。14.生活比以前更好了,老魏却“感到失落”,这让同学们联想到了《台阶》中同样“若有所失”的父亲,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4分)相同点:先前都习惯了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如今不能继续劳动,失去了原有的成就感不同点:文中的老魏因为现在的人更喜欢成品家具,且儿子和其他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木工,自己的手艺面临失传,所以感到失落:《台阶》中的父亲因为新房建成却没有得到渴求已久的尊重,(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坦然自在地与乡邻相处交谈,)所以若有所失评分标准:答出相同点,得2分;答出不同点,得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原因分析。作答本题,首先,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要求分析文中老魏“感到失落”和《台阶》中父亲“若有所失”的原因,并答出原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次,联系两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选文中的老魏“做了一二十年木匠了”,发现在“这一二十年里,找他做木工的人少了”,“如今没人让做木工了,就只能蹲大门口扯闲篇儿”:而《台阶》中提到,父亲日积月累地劳动准备盖新房,可新房建成自己却闪了腰,儿子不让他劳动,但他又闲得没事可干。因此可以概括出相同原因,即两人先前都习惯了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如今闲暇下来,感到无所适从,失去了原有的成就感。除此之外,由选文中“他真不希望木匠的活计到自己的手里丢失了”“可他的儿子都不愿意学。年轻人情愿出远门打工,都不想守在家里”可知,老魏还因为手艺面临失传而感到失落;《台阶》中的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觉得自己没有地位,建成九级台阶的大屋后,却发现台阶并没有让自己提高社会地位,自己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没有实现,在乡邻打招呼时,“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挪了好几次位置都觉得不自在,据此可知,《台阶》中的父亲因为没有得到渴求已久的尊重,也发觉无法像从前那样与别人相处交谈,感受到了落差,所以“若有所失”。最后,据此作答即可15.老魏的故事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思考,班级准备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请你仔细阅读选文,为本次讨论拟写两个议题。(4分)议题示例: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示例一: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示例二: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守正与创新的平衡?示例三:中学生能为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做些什么?示例四:科技如何助力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示例五:传统文化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示例六:什么样的传统文化需要守正?什么样的传统文化需要创新?示例七: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守正?怎样创新?评分标准:议题符合要求,且有讨论价值。每拟写一个议题,得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主旨。作答本题,首先,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要求结合选文,并围绕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这一话题来拟写两个议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及“议题示例”可知,“议题”是一个要与他人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的问题。因此,拟写的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这一话题进行发问,引导讨论者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大家的观点可以是多样的,而非局限于正反两方,并不需要驳斥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同时,所拟的议题要符合班级讨论的情境,即问题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要有讨论的价值。最后,结合自己读完文章后对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思考进行拟写即可。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