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调研卷(一)语文答案

2025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调研卷(一)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二语文
    2、2024全国二卷语文
    3、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五语文答案
    4、2024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二
    5、2024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答案
    6、2024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5语文
    7、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二语文答案
    8、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二)语文
    9、2024年全国二卷语文
    10、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五语文
秘密★启用前2024-2025(上)8月月度质量监测暨第零次诊断测试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吕文博、王秀华、丁玲校题人:刘金海、柯珂·【命题单位:辽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上的讲话中,平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作了精深概括。第一是延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从未中断的文明。不少学者指出,西方文明带有很强的断裂性特征,特别是近三百年来的西方近代文明,其与古典文明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断裂。反观中国,文明的传承绵延不绝。正是这样一种文明的延续,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第二是创新性。《礼记》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类似这样的论述还可以举出很多,旨在强调中华文明积极进取、追求创造的品格。但是,中华文明的这种进取不会以损害全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害或片面追求个人欲望为目的,而要在和谐融通中追求进取,在事态平衡中谋划创新。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第三是统一性。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推举《春秋公羊传》所提出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夷夏观,不论哪个民族,只要接受了华夏礼乐文明,就当以华夏视之。这是以文化而非种族为标准来区分夷夏,深刻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和包容性。周秦汉唐,中国封建社会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富强,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此后历朝历代,官方无不尊奉中华始祖。第四是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以“江海下百川”的宽怀心态对待本国文明和外来文明,不仅要“和而不同”,还要“求同存异”,注意不同文明在对立统一中的相互吸收和补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第五是和平性。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摘编自刘跃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