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语文试题

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2、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
    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
    4、202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
    5、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6、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7、全国名校联考2024
    8、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
    9、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10、2024全国名校联考卷
月考卷语文【答案】C【解析】“匆匆忙忙地写檄文”分析错误,“草檄”是“起草檄文”的意思。16.本诗中的将军形象与高适《燕歌行》中的将军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本诗中的将军充满爱国热情,豪迈勇武。“金甲夜不脱”,写将军重任在肩,枕戈待旦,正面表现其爱国热情;“虏骑闻之应胆慑”,写敌人闻风丧胆,侧面表现将军的豪迈勇武。②《燕歌行》中的将军则是一个得宠而骄、无能轻敌、贪图享乐、不恤战士的将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表现出将军贪图享乐、不恤战士;“身当恩遇常轻敌”写出其得宠而骄、无能轻敌;“至今犹忆李将军”有力地批判了冒进贪功、不恤战士的将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分析其他诗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在诗文中常以“鸟”自喻,以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回归田园的渴望,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归去来兮辞》中的“(2)《琵琶行》中“”两句,白居易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之高超。(3)李白喜欢用数字来夸张渲染某个写作对象或者抒发情感,如“”等诗句。【答案】(1)羁鸟恋旧林鸟倦飞而知还(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示例:尔来四万八千岁/天台四万八千丈/白发三千丈/会须一饮三百杯(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如果说,最近有什么审美风格席卷了我们的生活,那一定是“新中式”。中式夹袄搭配牛仔裤、盘扣皮衣叠穿帽衫、针织毛衫配马面裙…很多年轻人穿着如此搭配的“新中式”出游、逛街。从写意水墨到梅兰竹菊,从旗袍、中山装到马面裙,“新中式”服装设计元素多样,款式类型丰富,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融入“日用而不觉”的日常穿搭中。①?新在既保留传统特色,又时尚实用。比如,一些“新中式”服装将花鸟、山水暗纹融入得十分巧妙,这些精致的图案在阳光下(A),低调典雅,既能穿上出游,也能穿着上班。让人意外的是,与其他(B)的流行不同,这股潮流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去,反而走向了世界。②?其实,这都得益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厚积淀。不管是旗袍、马褂还是曲裾,都有其独特魅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独具特色的气韵。细看这些服饰,从纹样到配色,从纽扣到针脚,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C)的美。新中式的“火”,已经从服饰延伸到了家居、美妆、餐饮等多个领域。敏锐的商家嗅到了这场商机,借着这场新中式的“东风”开始加码营销。人们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矿,与现代时尚设计相融合,创意表达东方美学。“新中式”的走红,既是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③。它“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白晓晴认为,不仅“新中式”风潮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性元素,也润物无声地承载了大众的审美意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A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隐时现/隐隐约约;B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稍纵即逝;C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每空1分,符合语境即可。不是成语不给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①“新中式”新在哪里②“新中式”为何生命力如此旺盛③也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语文一第8页(共9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