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5届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白白白白白黑白)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白白白白白黑白)语文答案)
草庐当日楼桑①。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②。《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③。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苍茫。【注释】①楼桑:在今河北涿县,相传是刘备故里。②鹰扬:逞威,大展雄才。③岩廊:庙堂,朝廷。15.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将“草庐”与“楼桑”两个地名连在一起,实际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事。B.“虎战中原”用比喻手法,揭示了军阀混战,逐鹿中原的历史背景,为下文写诸葛亮做了铺垫。C.中间部分多用对偶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功绩;“庙堂”是借代,指朝廷对诸葛亮的重用。D.“落日苍茫”以写景作结,意境苍凉;落日的悲凉景象,蕴含了对诸葛亮悲壮结局的复杂情感。16.这首元曲与《蜀相》在题材内容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指出了得难失易的现象,而用66?揭示了其原因。(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虽无月字,却处处有月,并借此写出思妇无休无止思念之苦的句子是“(3)古诗文中常用丝竹”借指音乐,比如相关的句子“”或”就采用了这种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是中华文明的生发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①于众多文人而言,②乡村不再是一个居住场所,③更是品鉴和寄情的对象,④是精神的归属。⑤至少自唐代,⑥无论是处尊居显还是地位卑微,⑦文人在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时,⑧总是绕不过陶渊明的田园成为首选。只不过由于时代语境和个人际遇的差异,每个人在承袭陶氏田园志趣的同时,也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征。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即使一些非乡村出身,亦无耕种经验的文人也是如此。王维出身于官宦之家,状元及第后,投身官场,最高官职曾至尚书右丞。其早年经历A,四十岁后却移情乡村,隐居蓝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途。(甲)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费孝通认为,(乙)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他看来,“土”不是贬义词,而是我们的民族特征。区别于游牧民族和工业社会,中华文明是靠土地的产出来维系的,(丙)因此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极强的“乡土情结”,(丁)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期盼叶落归根。此外,B。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目标是让人类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这虽然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但已深深影响了很多文人的终极追求,他们愿意想象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此时,一亩小园便幻化为心中的宇宙。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