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东南“六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联合调研试题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东南“六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联合调研试题卷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③白垩纪印度洋板块的向北漂移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直到印度洋板块与巨大的亚洲板块碰撞,这些火山活动才逐渐息。由于大陆边缘抬升使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一事件进而导致了中始新世全球气温的升高。所谓的二氧化碳来自海洋中浮游生物、鱼类以及微生物的遗。这一事件削弱了部分海洋的碳汇效应,同时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又加剧了温室效应。根据现代地质学理论,发生在古新世到始新世过渡时期的全球变暖是由多种因素而不是单一因素触发的。除了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的碰撞,还包括由格陵兰与北美和欧洲大陆分离引起的北大西洋的火山活动以及海洋中有机物生产率的提高等其他因素;而由火山活动引起的高纬度地区的海水升温进一步削弱了大气环流。的②从古新世到整个始新世,全球气候都比较温和,各地区差别不大。因此,北美洲西北部、德国南部、伦敦甚至整个英格兰的气候都与今天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在这些地区皮发现的植物化石包括木兰、柑橘、月桂、鳄梨、樟树、腰果树、阿月浑子树、忙果以及其他热带藤蔓植物。这里的气温也常年稳定在20一25摄氏度,全年的气温波动不超过10摄氏度。三角洲地带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以及缠绕着藤蔓植物的树木,河水在广阔的冲积原上蜿蜓流淌,这一切都与今天亚马孙原的三角洲没什么区别。这一时期的水椰和苏铁植物化石更是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葱翠。⑧尽管草本植物在古生代末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直到渐新世末期它们才从沼泽和林地等最初的生境中扩散开来并走向繁盛。这一过程与植物抵抗植食性动物取食的能力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植物需要演化出快速且可靠的繁殖方式。只有当植物演化出风媒传粉的能力而不再仅仅依靠昆虫传粉时,它们才开始了快速扩散并形成辽阔的草原。(摘编自理查德·穆迪等《地球生命的历程》,王烁、王璐译)[注]①第三纪:是新生代的最老的一个纪,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②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古近纪又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③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尔斯·莱尔的工作为第三纪概念奠定基础,新生代对地层的确定和划分理论使人们对地球各个阶段的环境变化有了更深理解。B.恐龙大灭绝后哺乳动物取代恐龙地位,开创前所未有的生态位,鲸也在古近纪出现,海洋中还发生了脊椎动物演化的重大事件。C.古近纪气候剧烈变化,长期凉爽,有短暂回暖,从晚始新世的温室效应迅速过渡到早渐新世的冰室效应,是由多种因素触发的。D.古新世到始新世各地区气候普遍温和,热带植物丰富,渐新世末期草本植物开始扩散并走向繁盛,与植物抵抗植食性动物取食能力的演化有关。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迅速发生分化,取代了恐龙的地位。B.白垩纪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引发的大规模火山活动,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C.古近纪海洋见证了脊椎动物演化的重大事件,如鲸由陆地到海洋及现代鲨鱼的繁盛。D.从古新世到始新世,由于深海沉积物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全球气候都比较温和。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生代最具深远意义的环境变化发生在中始新世到早渐新世之间,第①段只是将其作为问题提出,下文并未论及。B.文中提到丹麦医生尼古拉斯·斯丹诺关于“舌石”化石的研究成果,意在突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古脊椎动物学家。变化,论证全面且具有逻辑性。球气候都比较温和”的观点。国考1号4·10月卷1·语文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