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A♡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7.(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合语境的成语也可)19.①甲处采用设问的手法,引出了后文对以汉喻唐的原因的分析,同时也能引发读者思考。②乙处采用反问的手法,强调唐朝皇帝与汉朝皇帝一样荒淫,语气强烈,言简意明,耐人寻味。(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0.唐朝诗人用汉朝英雄人物、边关地名,来表达对唐朝强大的自豪,还用汉皇的穷兵武、生活荒淫,来借古讽今,批判现实。(4分)21.语句①改为: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进行层层渲染,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搭配不当,可将“抒发”改为“赋予”,2分)语句②改为: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成分残缺,可在句尾加上“的效果”,2分)分;格式与例子一致,3分)23.【参考立意】①正确的理想是青年走向成功的路标。②坚定的信念能给予青年前进的力量。③铭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青年才能行稳致远。参照202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情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亲人衰老,家里贫穷,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职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里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去任职。亲自耕种来供养自己,最终变得衰弱多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这样地苦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与贤人相比,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县令为过隐居的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材料二:陶渊明隐居不做官,是因为他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以做官,也不忍心做官。他曾小试牛刀,在彭泽县做过县令,他因为出身官宦世家而出来做这个官,做官是合乎道理的。陶渊明做官之后,知道自己最终还是不可以做官,于是就弃官而去,他的用意很深远。用意深远,但终究不可以在语言上表达出来,所以就用了托词。不能在语言上表达出来而姑且采用托词,并不是因为他畏惧祸患。当时东晋尚未灭亡,刘裕还没有墓权夺位,(陶渊明在这时)先把没有发生的事揭露出来,本来就不可以。万一刘裕早死三年,其子刘义符又不能够篡夺权位,就如桓温死后,谢安可以使晋复兴一样,为什么将没有发生的谋逆罪名强加给再次振兴东晋的功臣头上,说出那样过分的言辞呢?这是身为君子之人的厚道表现。所以陶渊明归隐时,只说,“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仅是如此而已。尽管如此,他这样的话一出来便会助长无礼之人的傲气,那些无礼之人不进行仔细揣摩而乐于称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那么,陶渊明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存在错误的。君子出仕为官,不仅是要践行道,同样也要遵行义。君子结交上下级,一定遵守当时君王订立的制度,这不仅是守法的表现,也是守礼的表现。县令必须束好自己的衣带去见郡里监察地方的督邮,这出于君王的诏令、郡守的指示,是担任县令的人必须依照礼制严加遵行的规范。县令只要知道对方是督邮就应该遵守礼节,难道守礼还要看督邮具体是谁吗?对方是老是少,贤能与否,根本就不需要过问。言辞不可以不慎重,传诵古人所说的话,不能不理解其所含有的深意而只去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这个道理就是如此重要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5020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