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A♡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上已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刘长卿兰挠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除。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与朋友在春日泛舟耶溪,但见山水相接相映,充满了诗情画意。B.领联写旧浦曾挤满了人群和眼前的幽居人家,视听结合,令人无限遐想。C.颈联有对兰亭盛况的感慨,也有对故乡的无限眷念,意境高远,情真意切。D.耶溪景色让人有悠然、超尘出世之感,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相似之处。16.本诗尾联没有正面写耶溪美景,却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清明来临之际,小强准备写一篇回忆祖父的文章,他想用苏洵《六国论》中的”两句,来表明祖父早年创业的艰辛。(2)昨天,李老师应约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名人画展,其中有一幅山水之作,令人震撼,其山峰之高与绝壁之险,不由让她想起李白《蜀道难》中的(3)古代文人常用“泪”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直击人心。比如唐诗宋词中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甲)。其中最常见的是用自己的体温判别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当然,这个判别结果A,但由于正常人的体温基本相同,所以判别偏差不会很大。其实,在很早以前,古人已经意识到人体是最恒定的“温度计”,并用这种特殊的“温度计”感知气温、家人有没有发烧等,还把这种感知方式用在制作工艺中,比如制作奶酪、豆鼓和茶叶加工工艺等。①除了用体温感知物体温度,②古人还通过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来判断火候,③特别是在金属冶炼或陶瓷烧制过程中,④古代工匠已经掌握根据火焰颜色来判别炉温的技巧。5历代冶铸和陶瓷工匠沿用了火焰观察法,6并且被炼丹术士与药物学家采用。当然,人们感知温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数不胜数。比如先秦时期,人们还通过观察水是否结冰来推知环境温度的升降。具体来说,就是在瓶子里灌上水,如果瓶子里的水结冰了,则表明气温很低,进入寒冬:如果瓶子里的冰融化,则意味着气温回升。这种瓶子被称为“冰瓶”或“水瓶”,称得上是中国最原始的温度计,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后来,一种被叫作“火照”的神秘物品出现在陶瓷烧制中,成为烧制陶器时的“神器”。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