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卓越联盟·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卷(25-X-129A)语文答案

三晋卓越联盟·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卷(25-X-129A)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旧扮演元宇宙的启蒙者,还是元宇宙会成为文学想象力的终结者?元宇宙时代,如何看待世界、想象世界、讲述世界、建构世界,不仅仅是作家关心的话题,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元宇宙时代,文学的想象力还有什么意义?讲故事的人也在被讲述。《雪崩》中,斯蒂芬森设想,未来人类在传统的联系方式之外,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元宇宙地址,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平行的虚拟世界,“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借助“分身”,人类可以任意粉演不同形象,实现无边界的自我创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是作家的创造,高度抽象的理念融于深度展开的生活,以巨大的虚构抵达最大的真实,是语言的创造,也是思想和情感的创造;而元宇宙中的文学感知,是沉浸性、体验式和不断叠加的,是超现实的虚拟身份和仿真现实的模拟在场,虽然这种虚拟和模拟的背后,依旧是人的思想和情感主导。元宇宙融合了创造者和体验者,拆除了真实和虚构的绝对性,当虚构事物以真实体验的方式敞开,文学的想象力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作家的思想能力将成为更重要的尺度。从这个视角看,元宇宙时代,文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人类体验到了什么,而是超越体验,拯救被削平的思想和精神深度,重新阚释存在的意义,重新理解自我、世界和生活。元宇宙建立在技术逻辑、算法和场景再造之上,面对这个目前还是想象大于现实的庞大固埃”,文学是否不会再有神话、童话和传奇?技术有一天是否可以赋予每一种事物沟通的能力?人与万物互联,万物皆备于我,体验万物的悲欢,“我”可以作为颗粒分散附着于万物,这诸多设想,奇幻、玄幻、科幻小说都已有之。如果元宇宙文学的创作基础既不是现实生活也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是提供自由穿越的真实体验,无论是何种社会身份、何种生活方式,都可以身临其境,那么,文学艺术特有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和可能的精神深度还有什么意义?写作者面临新的困扰,基于非在场的全知叙事视角被打破,叙事人在虚拟世界洞悉生死而毫无悬念,粉演者在他人的生活中洞察世事,但是这一切并不能直接投射到思想上,思维被感官捕获,作为人和存在的完整性,正缓慢消融在技术深处。代际、种族、性别、国籍,这一切在元宇宙中消失,或者以代码形态出现,那么,原住民、智能AI、两栖人、地外文明,是不是有兴趣共同参与这场文化大融合?肉身的缺席,意识的在场,无处搁置的身心分裂感,如何更好地理解自身?这些困惑,从未如此直接和强烈,而这一切,都是文学必然要面对和思考的。(摘编自张艳梅《对现实的突破与想象重置一元宇宙时代的叙事拓展》)【注】①庞大固埃:拉伯雷《巨人传》中的人物,人们常用庞大固埃主义形容乐观主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作家柳青认为:一个写作者,如果不能完全摆脱模仿,他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B.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随着元宇宙时代拉开帷幕,新的文学创作写法也在酝酿探索当中。C,元宇宙融合创造者和体验者,拆除真实和虚构的绝对性,在元宇宙时代,文学想象力变得不再那么重要。D.元宇宙建立在技术逻辑、算法和场景再造之上,面对这个想象大于现实的乐观主义,童话基础依旧在。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