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高三金科·新未来4月联考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1:54月状·后义台柔贝(共0贝》【参考答案】①材料一认为,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必须要报。(1分)②材料二认为,父母若无辜被杀,此仇要报,但复仇要保证正义,只限于仇人本身,不可斩草除根;若父母有罪被杀,则不可复仇。(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3/6°说:“应该如何对待杀害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在集市或官府,遇见他不必返回家去取兵器,就和他决斗。”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孔子说:“不和他在同一个国家里做官,如奉君命出使,即使相遇也不和他决斗。”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杀害叔伯兄弟的仇人?”孔子说:“自己不要带头动手,如果受害人的亲属为他报仇,你可以拿着兵器陪在后面协助。”材料二:隐公十一年,冬十一月壬辰日,鲁隐公去世。为什么《春秋》没有记载他的葬礼?这是为了表示哀痛。哀痛什么?哀痛他被弑杀。如果国君被弑杀,而弑君者没有被讨伐,《春秋》就不会记载他的葬礼,认为这是臣子失职的表现。子沈子说:“国君被弑,臣子不讨伐贼人,就不是合格的臣子。儿子不为父亲复仇,就不是合格的儿子。安葬逝者,是生者的事。《春秋》中,如果国君被弑而贼人未被讨伐,就不记载葬礼,认为臣子和儿子没有尽到责任。”鲁隐公去世为什么没有记载他被弑的地点?是因为不忍心写。为什么关于鲁隐公的记录中没有提到正月?因为鲁隐公本打算让位给鲁桓公,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在位期间的正月。定公四年,冬季十一月庚午日,蔡侯联合吴子(吴王阖闾)与楚国军队在伯莒交战,楚军大败。为什么称吴王为“吴子”?因为吴国虽然是夷狄之国,但关心中原事务。伍子胥的父亲在楚国被杀害,他带着弓箭离开楚国,为吴王阖闾办事。阖闾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人,非常勇敢,我将为你出兵复仇。”伍子胥回答说:“诸侯不应为个人复仇而发动战争,而且我听说,侍奉国君就像侍奉父亲。损害国君的道义去报父仇,我不做。”于是阖闾停止了出兵的计划。蔡昭公到楚国朝见,他有一件漂亮的裘皮大衣,楚国令尹囊瓦想要,蔡昭公不给,因此,囊瓦将蔡昭公囚禁在南郢数年,之后才放他回国。蔡昭公回国时,在黄河边祭祀,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愿意讨伐楚国,我愿意做他的先锋。”楚国听说后大怒,因此出兵,派囊瓦率军攻打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又说:“蔡国没有罪,楚国的行为不义,如果国君有为中原各国忧虑的心,那么现在正是出兵的时候。”于是吴国出兵救援蔡国。有人问:“事奉国君就像事奉父亲,为什么这个时候伍子胥可以复仇了呢?”回答说:“如果父亲被冤杀,儿子复仇是可以的。如果父亲因罪被杀,儿子复仇,就会陷入一来一去的循环复仇中。复仇的对象只能限于仇人本身,不能扩大报复对象,不能为了斩草除根而赶尽杀绝,朋友可以给复仇者帮忙,但不能抢在复仇者的前头,这是古代的道理。”后来,楚国的囊瓦逃亡到郑国。15.【知识定位】古代诗歌阅读。【考核目标】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结构、表现手法、情感基调等能力。【解题思路】“都为全诗营造出宏大瑰丽的意境"错,两首诗中的“青冥"意象可以营造出宏大的意境,但不能营造出瑰丽的意境。【参考答案】B16.【知识定位】古代诗歌阅读。【解题思路】先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内容,抓住关键意象和重点词语,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组织语言得出答案。【参考答案】①诗人第二次被罢相,面对荒芜破败之景,不仅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想要乘舟顺江而下,览尽长江之景,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7.【知识定位】古代诗文名篇名句默写。【考核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背诵、理解、分析、默写的能力。【解题思路】先理解题干要求,再回忆所背课文的内容,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匹配的语句。【参考答案】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示例一)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示例三)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高一3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25-X-550A18.【知识定位】语言文字应用。【考核目标】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思路】先理解上下文,然后根据上下文填写恰当的成语。合文意表达流畅的成语即可)19.【知识定位】语言文字应用。【考核目标】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思路】先分析长句有几层意思,有哪些内容要点,然后将这些要点分成几个小句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将这几个小句子组织成表达准确的句子。【参考答案】想看月亮的人,早早挤在湖边,频频抬头给了云无数个白眼,又在心里许了云开月见的愿。(内容全面3分,表达准确流畅不改变原意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0.【知识定位】语言文字应用。【考核目标】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叠词、标点和方言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题思路】先看看改句和原句的不同点在哪里,然后分析原句中叠词、标点和方言运用的表达效果,最后组织语言得出答案。态,而改句则没有这个效果。②原句在“吹吹风”“看看人头么”之间用逗号隔开,使其单独成句,更显出人们闲适的心情,而改句则没有这样的作用。③原句用了带有方言色彩的“么"字,显得很亲切,表现力更强。(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1.【知识定位语言文字应用。【考核目标】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思路】先通读全文,理出语段的层次,然后根据上下文补出相应的语句,注意题干中的字数要求。【参考答案】①需要适宜的温度
本文标签: